五常大米的历史渊源

首页    五常大米的历史渊源

五常大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初渤海国时期(7世纪中叶),当时五常境内就有农民种植水稻。清乾隆十年(1745年),清政府指派1000户亲族旗人到五常拉林地区屯垦戍边。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吉林将军富俊征集部分朝鲜人在五常一带引河水种稻,所收获稻子用石碾碾制成大米,封为贡米,专送京城,供皇室享用。

 

咸丰四年(1854年),清政府在当地设立了“举仁、由义、崇礼、尚智、诚信”五个甲社,以“三纲五常”中“仁、义、礼、智、信”五常为名,称此地为五常,后又派旗官协领五常,设衙建堡,1909年设五常府,故五常大米素有“千年水稻,百年贡米”之誉。

 

新中国成立后,五常市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单位产量不断提高,水稻的栽培技术形成了特有的“五常模式”,并闻名省内外。

20世纪50年代,五常的水稻面积已经达到近10万亩,并逐渐成为中国水稻生产第一县。

20世纪90年代起,五常就培育了适合本区域种植的五优稻、松粳等系列的稻种,并采用了具有五常特色的一段超旱育苗及大棚旱育苗栽培技术。

1993年,黑龙江省五常市龙凤山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田永太在田里发现一株有12棵穗的稻子,用它作种子,种了十二垄稻子,当稻子快要成熟时,风吹稻田就会飘出扑鼻的香味,因此取名为“稻花香”,是百万分之一变异的优良水稻种子。现在五常人田里种的水稻十有八九是田永太培育的“稻花香二号”。

2006年4月,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到哈尔滨五常市考察。

 

2013年,五常市申报了国家级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项目,并获批准。

2014年,五常市申报了“五常大米”地理标志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2015年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具有排他性,五常成为全国大米类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唯一的品牌示范区。同年“五常大米”被中国地理标志大典收录,国家质检总局将五常大米与欧盟进行了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互换,为五常大米进入欧美市场搭建了新平台。

2018年12月07日,为进一步净化五常大米营销环境,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五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耿军公布了《五常大米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实施方案》》,五常市大米协会有关负责人宣读了保护五常大米品牌倡议书。

 

产品荣誉1996年,五常大米获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国际食品质量之星”和“国际名牌食品”称号。

2001年1月,五常大米被美国绿色营养协会认证为达标产品。

2002年,五常大米被确定为党的十六大会议专用大米。

2006年,五常大米获得“中国名牌”荣誉称号。

2011年,五常大米在中国国际粮油博览会上获金奖,五常市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中国优质稻米之乡”称号。

2013年,“五常”产地证明商标(鹰标)被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03年05月1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五常大米”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2013年1月,“五常大米”证明商标被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五常大米原产地域范围以黑龙江省五常市人民政府《关于给予五常大米原产地域产品命名的请示》(五政呈[2002]74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五常市现辖行政区域。质量技术要求原料稻谷:种子选用五优稻系列、松粳系列及通过审定并符合五常种植条件的其他粳稻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要求。栽培技术:应用具有五常特色的一段超早育苗及大棚旱肓苗、旱育稀植等栽培技术。加工工艺:采用清理、砻谷、碾米、白米分级、包装等,亦可有抛光或色选。大米加工中除添加符合GB5749要求的水外,不添加任何物质。感官指标:应有五常大米固有的气味,没有异味。米粒半透明或半透明,色泽青白有光泽。蒸煮时应有特有的米香味,饭粒表面有油光。口感绵软略粘、微甜、略有韧性,冷却后仍能保持良好口感。

长按识别二维码记得点关注噢

2019年3月21日 10:48
浏览量:0
收藏